襕衫始于北朝,发展于唐朝。
《旧唐书 舆服志》就有记载:“晋公宇文护始命袍加下襕。”
《中华古今注》 载:“至贞观年中,左右寻常供奉赐袍。丞相长孙无忌上议,请于袍上加襕,取象于缘,诏从之。”
图1-2 唐 《步辇图》
唐代时,襕衫多为士人官员所服。
《新唐书 舆服志》记载:“中书令马周上议:‘《礼》无服衫之文,三代之制有深衣。请加襕、袖、褾、撰为士人_上服”。
直到宋代以后,襕衫才作为文人的日常装束一直发展。到了清末,戏曲服饰中还能看到襕衫留下的一些影子。
宋代的襕衫
宋朝时襕衫继承前朝样式,发展迅速,男子常服以襕衫为尚。由于受到重文轻武的影响,士大夫服饰逐渐回归传统的褒衣博带,宽袍大袖风格。襕衫也受其影响,袖子日渐宽大。
图2-1 宋 《五百罗汉图》
宋代的襕衫两侧不开衩,膝盖处有横襕,衣缘深色且较窄。这与后世明朝的襕衫形成了鲜明对比。
明代的襕衫
到了明代,襕衫的样式得到了飞速发展。
明代的襕衫衣缘宽大,袖子一般为收祛形式(袖口缝起来,只留一只手出来的开口)。襕衫两侧开衩且出现了衣摆。不同时期的衣摆摆有着不一样的特征,明初襕衫向内打褶,明中期时的襕衫接有平摆,而到了明末,襕衫的外摆就变成了尖摆。
图3-1 明代襕衫
明代出现无膝襕襕衫,多以蓝色布料制作,乡间也称作“蓝衫”。下摆处的宽大衣缘代替了膝襕。而有横襕的襕衫并未消失。
图3-2 无膝襕襕衫
明代小说中对襕衫多有描写,一般为进士的装束。
宋代的襕衫各个阶层的人物皆可穿着。到了明代襕衫的穿戴出现了等级,大众百姓不可穿着。
进士巾服
进士巾服是一种特殊形制。明代进士在廷试之后,赴国子监领取进士巾袍,在传胪日穿上,到上表谢恩后以及谒先师孔子、行释菜礼毕,才更换常服,其所穿巾袍等仍送国子监交收。
图4-1 进士巾服
进士巾服中的衣服不再以“襕衫”作为称谓,改称“蓝罗袍”。蓝罗袍仍保留襕衫的基本特征,但用料则更为考究,以青罗为缘边,以蓝罗为衣服主体,圆领,大袖敞口。
总结
襕衫出现于北朝,发展于唐朝。
从宋朝开始,襕衫逐渐作为文人墨客的装束,到了明代襕衫的穿着人群出现了等级划分,最高等级的装束为“进士巾服”
襕衫在进士巾服中改称蓝罗袍,用料考究,华贵。
参考资料
[1]北服赵明老师,《中国传统服饰——襕衫》
[2]撷芳主人,《Q版大明衣冠图志》
图片源自网络,侵权必删
十载芳华 礼乐嘉年||第十届中华礼乐大会举办时间和地点确定!
欢迎加入汉服资讯微信群,有意者可加微信号:han-qiuye,验证信息:汉服
为防屏蔽、失联,请点赞和在看哦!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