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丰县:守护“非遗”技艺,感受文化魅力

徐州丰县:守护“非遗”技艺,感受文化魅力

徐州丰县文化底蕴深厚,根植于民间的文化遗产资源十分丰富。挖掘资源,让非遗活起来。目前丰县已有县级以上非遗传承人 71 名,涵盖历史传说、戏曲、曲艺、民间技艺、武术等多个门类。

近日,徐州丰县开展了“倾听‘非遗里的丰县故事’”集中采访活动。采访团先后走访了丰县糖人贡、梆子戏、唢呐、志坚聋人剪纸和麦秆画5项非遗技艺。采访过程中也感受到了丰县乡土文化的源远流长,历久弥新。

今年58岁的解卫东,是解家班唢呐的现任“掌门人”,他从小受父亲影响,12岁左右就开始学习唢呐,后来子承父业接手了“解家班唢呐。”1984年,其父亲还把唢呐以留声机唱片的形式传播。目前,整个解家班大概有20人,成员就是师兄弟和徒弟。解师傅的儿子解涛今年36岁, 目前也在解家班吹唢呐。解涛还因为唢呐跟爱人结缘。解师傅说,他希望可以将唢呐更好地传承下去。解家班唢呐也是目前丰县当地成立时间最久的唢呐班组。

57岁的张智出身剪纸世家,也是丰县剪纸的第四代传承人,从8岁左右就开始跟奶奶学习剪纸。当时的剪纸比较粗糙,张智作为第四代传人开始想办法如何创新。近几年,他开始对剪纸的题材创新,用传统的剪纸工艺配合新的内容题材。除了内容之外,还在形式上进行改变。

在王沟镇王老家村妇女创业中心,墙上一幅幅精美的挂画引人关注,百鸟虫鱼、人物风景、花卉动物等造型图案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村党总支书记、丰县麦秆画传承人刘尊龙正手把手教授几位留村妇女麦秆画制作技巧:用镊子夹起麦秆做成的花瓣,一片片粘贴在绒布上,不多时,一朵朵栩栩如生的牡丹花便展现在众人眼前。

据了解,目前,王老家村妇女创业中心已经对全村60余名有工作意向的留村妇女开展培训,有20余名已经能独立上岗制作,未来她们可以在这里工作,也可以把家当成工作室,自己独立创业。

丰县文化部门负责人表示,丰县将通过举办唢呐大赛、非遗项目展、非遗大集等活动,着力展示多姿多彩的非遗资源,拓展“非遗+乡村振兴”“非遗+旅游”“非遗+文创”新形态,打造文化新名片,为丰县贴上非遗新符号。

通讯员 王凤娟 董正坤 记者 郑阳 文/摄

来源:现代快报

原标题:《徐州丰县:守护“非遗”技艺,感受文化魅力》

相关推荐